岳麓书院旅游攻略
岳麓书院简介
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,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,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、安徽应天府书院、河南洛阳白马寺书院并称,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(976年)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学府,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院建筑群之一,被誉为“湖南文化的摇篮”。
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
1、北宋时期(960-1127年)

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(976年),由北宋太宗赵光义赐予“岳麓书院”之名,当时,岳麓山下有一座名为“麓山寺”的寺庙,寺内有一块石碑,上书“岳麓书院”,这是岳麓书院最早的记载。
2、南宋时期(1127-1279年)
南宋时期,岳麓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曾在此讲学,使岳麓书院声名远播,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还设有“太学”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。
3、元代时期(1271-1368年)

元代时期,岳麓书院因战乱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,明朝初年,岳麓书院得以重建,但规模较小。
4、明代时期(1368-1644年)
明朝时期,岳麓书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亲自到访岳麓书院,并赐予“岳麓书院”匾额,明朝时期的岳麓书院还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讲学、游览,使得岳麓书院成为了当时全国著名的文化学府。
5、清代时期(1644-1911年)

清朝时期,岳麓书院逐渐衰落,清朝康熙年间,岳麓书院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,但由于清朝末年的战乱和政治动荡,岳麓书院再次遭到破坏。
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
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,整个景区占地约30公顷,主要建筑有头门、讲堂、藏书楼、御碑亭等,头门是岳麓书院的正门,建于明朝嘉靖年间,门额上刻有“岳麓书院”四个大字,讲堂是岳麓书院的主要教学场所,位于山顶,可以俯瞰整个长沙城,藏书楼则是岳麓书院的图书馆,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,御碑亭则是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“岳麓书院”匾额所在地。
岳麓书院的文化价值
1、学术价值: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学府,曾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2、历史价值:岳麓书院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院建筑群之一,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3、艺术价值: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书院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书画作品,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岳麓书院旅游攻略
1、交通:乘坐地铁2号线至望月湖站下车,然后步行至岳麓山脚下的公交站台,乘坐公交车即可到达岳麓书院,还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前往。
2、门票:岳麓书院实行免费游览政策,游客只需在门口出示身份证即可进入。
3、游览时间:建议游客游览时间为3-4小时,以充分欣赏岳麓书院的美景和了解其历史文化。
4、游览路线:游客可以从头门开始游览,先参观头门和讲堂,然后沿着山路前往藏书楼和御碑亭,最后从后门离开。
5、注意事项: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,不要随意触摸或损坏;同时要注意安全,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。